杭州市园林文物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重新组建的第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干好一一六,争当排头兵”的目标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争做全国园林文物排头兵为目标,全力推进我市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绿化和文物事业等各项工作,克服了体制调整、人员不足、资金缺位等各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局党组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学习计划》等多项制度,全年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及开展研判4次;开展市委巡察发现十个方面典型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工作薄弱环节集中整治、集中警示教育月等活动;制定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加强干部出国境管理,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按照市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按要求完成机构挂牌、人员转隶、集中办公、人事档案接收和“三定”方案制定等,成立机关党委、纪委、机关党支部、妇委会、机关工会,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制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以“领导班子带头学、机关基层同步学、结合工作延伸学、现场教育参观学、基层党建创新学”的“五学”方式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开展集中研讨5次、专题党课6次、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7次,选树身边典型7个;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省法纪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展、全国“双创”活动周主题展;集体收看《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警示专题片,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高质量完成2件浙江省环保督查组交办处理件,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危树、树木遮挡阳光涉及修剪审批事项的热点难点问题。赴瓶窑镇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为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制定出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管理规定》《宣传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意见》《保密制度》《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支付程序,确保机关正常运转有章可循。
精心做好对外宣传。作为学习强国十三家市直单位供稿中心之一,超额完成发稿要求,居市直单位第二名;共发布259篇次,被省级平台抓取62次、全国平台抓取20次。精心开展市园文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日报系列专题宣传策划;园林绿化外宣工作充分结合日常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公园特色景观等,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杜鹃、月季等主题花展活动及天牛、知了等科普宣传活动;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科普宣传精彩纷呈,举办2019年杭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组织开展以“红色记忆”为主题,以展览、宣讲、微视频拍摄、红色线路征集、红色基因传承人推介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宣传活动,举办“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革命文物保护氛围;开展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大力开展信息化工作。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基础为零的困难,在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做好“自选动作”,政府数字化转型考核目标全面实现,“智慧园文”项目正式落地,城市大脑市级平台数字驾驶舱超预期完成,为我局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导则》,统一指导各区县(市)“拥江发展”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编制完成《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实施评估报告和《“四区三县(市)”园林绿化融入全域化管理的规划研究及对策》,为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和园林绿化全域化规划建设管理做准备;开展编制《杭州市公园体系研究》,探索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世界名城、生态园林城市的公园建设要求和标准;开展编制《杭州市“迎亚运”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规划》项目,为重大活动提前做好景观布置保障工作方案。完成并上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报告》。
美化城市环境。全年完成绿地建设41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350万平方米的扩绿指标,完成率120%;实施屋顶绿化8.23万平方米,完成率137%;以口袋公园、街头绿地、临时绿化(花海)等方式“见缝插绿”,建成东湖公园(二期)、银湖水系公园绿道等4000m2以上公园绿地25个,完成沈半路绿带、望江路过江隧道绿化等102个新建绿化项目方案审查。积极开展高架绿化挂箱提升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新建高架绿化挂箱建设,杭城高架月季从2018年的60万株增加到2019年的103万株,高架月季成为媒体广泛报道和市民朋友们竞相称赞的空中花廊,其建设、养护管理已被多个城市复制。推进2019年杭州市城区“美化家园工程”项目,2019年已完成19个提升改造绿化项目,完成率190%;持续开展2019年杭州市“双最”公园、道路、河道、高架绿地养护考核工作,落实部署“城市双修”工作,组织召开杭州市区(闲置)土地临时复绿工作会议,重点指导拱墅区和下城区完成两处25万平方米花海,在国庆节前向市民游客开放。组织各城区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花事花展活动,开展“春节”环境小品、“五一”自然花境、“国庆”立体花坛等主题花展,较好地营造了杭城节日环境氛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女盆景师作品展览、黎明公园杜鹃花展、杭州大花园月季时间暨大关公园月季展、浙江省精品园林艺术展等22个主题花展。组织、筹备和指导拱墅区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菊花景观竞赛展相关工作,获得金奖;组织和指导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参加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竞赛,囊括所有大奖,并获得住建部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和工作方式,我局所有61个政务服务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53个事项实现即办,相应指标均领先竞标城市。全年受理绿化审批事项135件、办结133件;依法受理园林绿化招投标项目88个,投资总额5.63亿元;新受理园林绿化工程质安监项目43个,新竣工项目67个。搭建全域性电子招投标平台,圆满完成我局组建后的第一次园林绿化工程评标专家招聘,首批入库的园林绿化工程评标专家共180名;出台园林养护项目电子化招投标管理和规范限额以下园林工程发包行为的通知;参与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其中一个案例入选我市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两个典型案例之一。积极为地铁工程建设、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等23个项目做好绿化审批服务,对地铁3号线天目山路段涉及绿化迁移项目、三墩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等提供审批指导。落实专人保障地铁5号线个站点复绿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确保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开展长三角城市交流。对标“长三角”发展战略,组织、举办紫薇技术培训交流会,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引起热烈反响;举办园林“四新”成果应用展示交流会,共吸引到来自长三角区域50多家企事业单位。多次参加长三角园林绿化发展协作网活动,其中在上海组织的长三角地区月季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中,作了杭州月季应用及景观营造的专题学术报告;发起成立长三角生态园林协作联席会议,推动城市间园林特色优势技术交流共享。与嘉兴、黄山等地园林部门就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制度、绿地网格化管理、园林绿化市场化管理、绿地养护质量检查考评与考核管理等进行交流座谈,互相学习绿地管理经验。
营造爱绿护绿氛围。组织“2019年省、市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省市主要领导出席“亚运林”植树护绿活动;组织发起并邀请市文明办、市林水局、市文广集团等共同参与“2019年书香换花香暨生活像花儿一样活动”启动仪式;以护绿中心为载体,全年开展科普活动50余场,进行绿色课程讲座50余次,走进40余家中小学校和社区,悬挂树牌1500余块,让城市之美、生态之美融入百姓生活。组织全市各城区绿化管理部门,开展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暨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安全现场示范会,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人员在树木整形修剪及支撑技术操作规范、园林机械操作安全要领以及园林农药安全使用等方面的技能;督促各相关单位完善高架挂箱安全处置措施。
加强文物和名城保护。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重点,出台《杭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实施方案》,梳理出25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处新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安排2200万元用于80个修缮项目。全市共公布历史建筑1643处,其中1046处历史建筑和15处历史街区已录入国家数据平台。开展《钱塘江海塘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加强大型线性遗产预防性保护。新增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全市国保单位数量达到48处。对涉及大运河遗产、古海塘、之江大学旧址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共计32个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并上报省文物局。启动主城区第七批28处历史建筑的建档工作。指导31处历史建筑启动或实施保护修缮工程。开展历史建筑标准化试点工作,《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利用技术规程》被列为省级标准。
加大考古工作力度。完成考古勘探及发掘项目122项,勘探面积62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5800平方米;出土文物标本6532件(组)。完成文物区域评估年度工作计划,在富阳、桐庐新落实5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前置政策,新成立桐庐考古工作站。集中考古人员力量,重点开展南宋临安城、临安吴越国王陵衣锦城、建德梅城严州府城等区域城址考古工作,完成南宋德寿宫遗址、吴越国彭祖庙遗址、梅城古镇明清严州府西水门和总兵府发掘,妥善协调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南宋德寿宫考古遗址、吴越国建筑遗址、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三项考古发掘工作荣获“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发现”。编辑出版《严陵遗萃——建德梅城发现古代牌坊石构件》,成功举办“发现杭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州地区考古成果展”,全面回顾展示我市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
加快博物馆建设。启动杭州博物院筹建工作,开展陈列大纲编写。余杭博物馆改扩建、建德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新馆)等场馆建设有序推进,江干区明清海塘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组织开展2019年全市星级讲解员大赛。正式出台《杭州市国有文物文化资产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加强国有文物文化资产规范化管理。为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开展博物馆机构改革专题调研。
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吸取巴西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大火等文物火灾经验教训,联合杭州市消防支队在全市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专项行动5次;加强专项及日常文物安全巡查,开展汛期、高温等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加大日常巡查频度,提高隐患整改实效,与各管理(使用)单位签订《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责任书》175份,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出台“智慧消防”建设工作方案和资金补助办法,争取到2022年实现全市600多处文物建筑“智慧消防”系统全覆盖,切实提升我市文物火灾防控水平。
全力助推良渚遗址申遗工作。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市成为国内和洛阳、阿坝、上饶并列的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城市。指导西湖景区开展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监测工作,及时完成香格里拉饭店东楼降层,消除对“良渚古城申遗”的负面影响。《2018年度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监测年报》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评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度优秀监测年度报告”。
全力落实运河保护管理工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努力把大运河(杭州段)文化带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修改完善《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行动纲要》,积极开展《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行动规划》前期相关工作;开展《大运河(杭州段)外语导览标识系统译写规范》研究,编制完成《驳坎保护与加固技术导则》,开展《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杭州段)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大运河(杭州段)外语导览标识系统译写规范》等保护管理标准编制工作,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遗产保护管理评估体系,启动《2019年度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评估》项目,编制完成 2019年度保护管理评估白皮书;建立遗产影响评价制度,《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实施办法》将于2020年2月1日正式实施。充分应用新技术,积极开展遗产点专项监测;大力提升遗产保护信息化水平,加强遗产档案库和数据库的建设;深入开展运河遗产巡查和运河课题研究,举办杭州市首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培训班,运河保护日趋深入人心。做好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工作,承办中意遗产保护沙龙、维罗纳遗产摄影展。
全力改善运河生态环境。统筹全市各有关单位、沿河各区,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管理、执法监管等工作;协调推进5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5.4亿元;完成120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完成运河干支流河道清淤疏浚13.7万立方米。全面推进运河水生态监测管理信息化提升,开展《杭州市京杭运河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完善项目。坚持完善河长联席会议制度,打好运河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全年运河干流18个断面均达到Ⅳ类以上,较去年同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区县(市)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我们园文人的共同努力。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以及为园林文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朋友、所有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人文之治,确保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当前,园文局正处在“船到中流当奋楫”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非进不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标长三角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不少差距。市委提出杭州各项工作要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但扪心自问我们的园林、文物工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缺乏规划的引领,缺乏重大项目的带动,特别是在园林绿化方面缺乏刚性的指标和可约束性的文件。二是人员缺乏的现状短时间无法改变。机关行政编制20人,基层事业单位编制129人,无论是综合保障部门,还是文物、绿化部门,对比长三角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我局人员力量上远远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三是园林、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暂时无法缓解。当前杭州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期,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建设、道路整治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与园林、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回避,如何做好这道选择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四是园林绿化的短板一定时期内无法补上。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与浙江省健康城市、省建设厅考核要求差距较大,全市范围内行道树等基本家底还不够清晰,市区两级绿化部门在相互协作上还不够紧密,绿化属地化管理还没有完全覆盖。五是干部的精气神还无法满足园林文物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大局意识,对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执行力不够强;对本系统、本行业的真实情况、真正家底掌握不全,在想办法、主动谋划、创新思路、推进工作上还不够;遇到任务、碰到难题就一味强调客观理由,缺少统筹协调和相互配合。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体制不足机制补,改变不了现状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一是要整合资源。要牢固树立全局上下一盘棋的理念,分工不分家,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对外就是一个声音、一个形象,代表的都是园文局;要在继续发挥好计划财务中心、宣传中心、信息化中心、档案中心等中心的基础上,探索机关和基层干部打通使用,融为一体,党建、工会等方面都可以整合到一起,业务处室与基层单位科室力量可以互为补充。二是要借势借力。要学会借用各种力量来推进工作。要借助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的力量为我所用;要借助社会的力量、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和市民志愿者的力量来促进工作;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把负面的信息转为正面的力量。三是要补齐短板。首先要补齐工作上的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把存在的问题都理清楚、搞明白,该完善政策的尽快完善,该动手干的抓紧动手,该向上争取的积极争取。其次要补齐能力上的短板,要切实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责任担当;要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始终坚持在增加城市绿量和提高城市绿化管养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注重长远发展和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生态环境,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果。
要继续编制专项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和“公园城市”理念,助推我市进一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大花园”、“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在2019年编制完成《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建设导则》《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实施评估》《杭州公园体系研究》《“四区三县(市)”园林绿化融入全域化管理的规划研究及对策》基础上,明年重点开展实施《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035年)》《杭州市公园体系规划》《杭州市林荫道规划》《杭州市第二植物园选址研究》等4个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做好可落地绿线划定、公共绿地建设用地指标落实等工作,确保老城区现有绿地的刚性保护和新城区可扩展绿地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
要持续扩大绿量改善环境。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浙江省健康城市建设的要求,持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全市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2020年计划全市新增绿地700万平方米,该项工作已经列入202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候选项目之一;同时新建丰收湖公园、之江中心公园、象山海塘公园、凤凰山公园、窑山公园、临平山西运动公园、吴越国文化考古遗址公园等4000平方米以上公园25个,续建运河亚运公园、北景园生态公园、丁桥桃花湖公园和铜鉴湖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二是继续举办“春节”环境小品、“五一”自然花境、“国庆”立体花坛等各类主题花展花事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福利”;积极组织、落实相关区参加“二零二零年香港花卉展览”,进一步扩大杭州园林影响力。三是配合省林业局组织开展2020年省市领导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做好“3.12”全民爱绿护绿宣传工作,通过书香换花香、阳台花卉角、优雅插花节等活动,让爱绿护绿理念深入人心。
要全面优化全域监管。一是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更新城市园林绿化亲民化管理理念,在强化指导、服务、监督、考核上下功夫,在强化属地管理上下猛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养全域覆盖。二是继续开展杭州市“双最”绿地考核,并计划将考核延伸至桐庐、建德、淳安,通过“双最”考核这一有效载体,进一步强化园林绿化养护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助力杭城“大花园”建设。三是持续推进园林绿化行业电子招投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全域工作,充分发挥好招标前置作用。四是以基础性科学研究为引领,加快出台《杭州市居住区树木修剪技术导则》《杭州市居住区绿化改造提升技术导则》等新标准;加大对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保护管理,对全市古树名木开展生存状况全摸底诊断和复壮保护工作,启动制定《杭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建设或命名一批古树公园,让古树名木作为城市有生命的活文物。
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坚守文物保护的底线,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杭州文物、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文物保护要有新措施。一是牵头启动《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修订和《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完善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编制出台《杭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规范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利用《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契机,编制文物保护专项立法规划,争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落实文态空间和遗产管控要求。二是加强线性遗产、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正式公布出台《杭州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利用规划》,切实加强古海塘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杭小古城、临安天目窑遗址和市级文保单位洞霄宫遗址的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全市文物平安工程,以“智慧消防”项目为抓手,督促各区县(市)完成第一年全市30%木构类文保单位智慧消防系统安装工作。四是围绕省、市的唐诗之路打造、拥江发展、美丽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农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打造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升级版”。五是完成新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标志碑制作安装、记录档案编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完成第五批、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第一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和公布工作。
名城保护要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协调各区、县(市)落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职责,形成名城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局面。二是大力发挥名城保护委员会的作用,牵头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管理,并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落实好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根据住建部、省住建厅有关文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历史建筑建档测绘工作。四是推进列入省级标准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利用技术规程》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水平。五是通过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各区县(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考古工作要有新成果。一是正式出台《杭州市地下文物考古工作指导意见》,规范全市考古工作业务流程;扎实做好文物区域评估工作,在2019年已经完成省级平台30%指标的基础上,力争2020年完成目标任务的60%。二是集中力量做好崇圣塔、吴越衣锦城、古海塘、建德梅城、富阳新登古城墙和城河等重要遗址考古工作;科学统筹安排好考古人员力量,切实做好5万平方米以上建设项目考古前置勘探工作;建立余杭考古工作站,实现全市考古工作站全覆盖。三是建成开放杭州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培养我市科技保护人才,提升全市文物科技保护水平。
博物馆建设要有新成效。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带两园”任务,全力以赴做好杭州博物院筹建工作,推进博物馆场馆建设,加快博物馆展陈大纲编写工作。二是加强对建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加快博物馆建设工作,争取2020年实现全市十三个区县(市)县级综合博物馆100%全覆盖;继续做好对余杭博物馆改扩建、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新馆)、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建设的指导,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与世界名城匹配的博物馆之城。三是组织好2020年3月份全市讲解员大赛,以“红色记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主题,以赛促学,提升全市讲解员业务水平。四是推广浙江省博物馆展览交流平台,规范全市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相关流程;做好博物馆年检工作,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帮扶和指导力度,提升博物馆规范化水平。
以中央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等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深入挖掘潜在的世界遗产,打造世界遗产群落。
要加快推进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是按照省市委提出的“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的要求,编制完成《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行动规划》,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运河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运河遗产区涉建项目遗产影响评价,继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大运河(杭州段)外语导览标识系统译写规范》和《2020年度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评估白皮书》,举办第二届运河遗产保护培训班。三是充分发挥遗产交流的牵头作用,认线年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交流合作方案和第四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活动;增强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围绕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遗产地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等,与国际遗产城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
要不断加强运河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落实运河河长制工作,编制实施2020年运河水环境治理计划;开展《京杭运河、古运河(杭州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3)》《风波港“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3)》编制。持续推进运河河长制标准化建设,落实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日常巡查机制、问题督办反馈机制、水质监测机制,深化督查考核制度、信息定期通报制度,确保2020年运河水质持续提升,运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美丽运河”杭州样本。
要积极打造世界遗产群落。总结西湖、运河、良渚等综合保护和申遗成功经验,谋划推进南宋皇城、钱塘江古海塘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打造我市世界遗产群落。特别是要按照市领导调研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德寿宫遗址、南宋博物院建设等工作,力争在亚运会前精彩亮相。一是德寿宫遗址保护要在完成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开展遗址格局和景观、建筑、植物配置等各项要素的研究,加快编制保护展示和利用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力争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开放。二是南宋博物院建设要倒排时间计划,加快与省军区等部队的搬迁谈判,推进核心区块考古发掘工作,并着手编制建设方案,力争2020年该项工作有实质性进展。三是要加强与省内外城市的沟通联系,充分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天目窑址、凤凰寺等)、青瓷窑遗址(南宋官窑遗址等)、中国茶文化景观(径山茶文化、龙井茶文化等)、中国道教“洞天福地”景观(洞霄宫遗址、抱朴道院等)、中国明清城墙(建德梅城古城墙、富阳新登古城墙)等后备申遗资源。四是要继续做好对西湖、运河、良渚三处世界遗产日常保护管理和遗产监测工作的指导,指导西湖景区做好“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和圣果寺遗址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积极配合余杭区、良管委做好良渚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标识体系打造,打造良渚国家文化公园。
不断强化党建在推进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抓基层基础、抓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进一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机关党委要充分整合机关支部、事业单位总支(支部)的力量,上下联动,各取所长,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要全面加强对党组织、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要以做“风景园林的全国领航人、世界遗产的坚定守护人、历史文化的薪火传承人”为目标,加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新力和凝聚力。
要进一步推进“清廉园文”建设。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主要领导要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全面推动廉政风险防控,特别是要重点防范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领域的廉政风险。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条禁令”不放松,持续释放越往后惩治越严的强烈信号,驰而不息开展正风肃纪,努力打造“清廉园文”
要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明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要完成改革;要认真、妥善处理好系统内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确保工作不断、队伍不乱、人心不散。要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调整不担当、不负责、遇事推诿的干部,始终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要进一步强化平安创建工作。要切实增强平安创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平安创建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任务清单;要重点做好文物建筑安全、绿化安全生产、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园林、文物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着力抓好平安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进一步打造“智慧园文”项目。要以需求引领、定位高端、技术领先为要求,深度融合城市大脑,全力打造好“智慧园文”项目,使其成为整合全市园林绿化、公共文化和世界遗产资源的宣传教育平台、预防性保护平台、日常性管理平台和领导决策平台,真正对我市的园林文物事业形成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