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景观设计项目案例

学生参与校外绿地设计丰台小学推动自然教育新模式

  在教育与环境保护的交汇点上,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以下简称“十一丰小”)开启了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实践项目:通过学生的热情参加,开展校外绿地的调研与设计。这一名为“共享共建绿地项目”的活动,旨在探索青少年参与城市治理的新方式,并推动自然教育的深入进行。

  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十一丰小联合了丰台区园林局、附近街道办以及专业设计师团队,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合作网络。3月3日,记者从校方获悉,活动自今年开学初便已启动,并在为期10天的课程中拉开序幕。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不仅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在实践中进行实地测量和环境数据分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方邀请了园林设计师作为专业指导,教授学生们图纸绘制和植物搭配等基础知识。来自三至六年级的“小小设计师”们,热情参加到校外西侧绿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调研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壤湿度、地形特征等环境数据来进行了仔细分析和记录。

  在经过3至4轮的方案修改后,孩子们结合北方的气候特点,筛选出了超过30种本土植物,并将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设计元素融入他们的方案中。这不仅是一期学习的成果展示,更是孩子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对未来环境的关注表现。

  各年级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各具特色,有以课文《百草园》为主题的园区设计,种植了丁香、芍药等植物,兼具观赏与学习的功能;有的则以“山丘”为主题,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了森林隧道,为孩子们提供游戏与绿化结合的新空间;还有作品将古诗《咏柳》的元素融入到花田的设计中,巧妙营造文化景观。在细节规划上,设计的具体方案还考虑到柿子果林等,为越冬的鸟类提供了生存的食物来源。

  老师对这些“小小设计师”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功能分区设计中展现了极高的创造力,特别提出的“人走成路”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显示出他们的视野远超过同龄人的预期。

  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园林科的工程负责人张震,则认为学生们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兼顾了专业性与实用性,尤其在实地的调研和需求分析上,突出了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

  随着丰台区计划在夏秋季节引入更多本土植物,以吸引昆虫与鸟类栖息,这一项目无疑为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强社区绿色空间的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十一丰小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孩子们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将有机会真正付诸实践,成为丰台区“乐学公园”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与城市绿地,旨在为青少年自然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进而成为五育延伸至校外的新阵地,帮助青少年培养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此项活动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城市治理与青少年教育的结合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园林局、街道办等各方的全力支持下,未来将启动更多关于青少年参与城市治理的实践机会。孩子们正以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而这一过程不仅是教育的深化,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在未来,丰台学校将继续探索如何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为这些绿地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如此一来,丰台小学的绿地建设项目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态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与关注,真正的完成了教育与自然的融合,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