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环:规范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中华历史文化
- 发布日期:2025-01-26 作者: 新闻中心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备极其重大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见证着历史沧桑,是“绿色的化石”“活着的文物”,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树名木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方法,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1992年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就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了规定,2000年实施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我国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发挥了非消极作用,2015年以后,国家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部古树调查鉴定和养护管理等有关技术标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在册保护古树名木约508.19万株。
虽然近些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但由于自然衰老、气候灾害、人为活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古树名木还不同程度存在生长状况不良、恶劣生长环境得不到改善等问题,制约了保护管理效果。为了进一步推进古树名木保护,2024年《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被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立法过程中,征求了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同时充分吸收各省市古树名木地方性法规中的好内容。古树分级保护中,采取了大多数省市的分一级、二级、三级保护的分级分类标准和养护要求;细化完善了《城市绿化条例》中的采伐移植管理要求。
为有效保护城市古树名木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近年来也多次出现过工程建设、交通事故等有意或无意损坏古树的行为,如何保护好城市中的古树一直是市民、媒体关注的事情。条例明确了具体的禁止实施的行为,对涉及古树名木城市建设项目从规划到建设管理都提出了保护的方法和保护原则,并有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措施,能够说是对古树名木实行了最严格的保护。这些规定为保护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能够明显减少对古树生长环境和古树的破坏。
厘清了各级各部门及所有权人、养护责任人的职责。《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第一个全国性法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保护、管理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条例统一并明确古树名木的日常保护、行业管理等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有助于促进政府重视、关注古树,有利于行业部门规范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挖掘古树名木历史背景和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古树名木是“活文物”,其历史和生命远超过人的自然寿命,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各地对古树名木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利用和保护也各有特色,陕西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导则》中对古树名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植物科普文化提出专门要求;北京连续5年来开展古树主题公园、古树村庄、古树社区建设等古树保护项目。这些挖掘古树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好方法、做法都被吸收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
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应因地制宜完善工作流程、养护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等配套制度,保护好古树名木,留存记忆和乡愁;社会各界要宣传保护古树、关注关爱古树,发掘和利用古树的文化内涵,讲好古树名木故事,传承中华历史文化。
1月15日清晨,寒风凛冽,环卫工人刘德兴正把出租屋里的东西打包搬到新家。虽是寒冬,但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栖霞路东山枫叶环卫公寓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环卫工人温暖的新生活正在开启。
为推动旧房装修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去年以来,多地对用于住宅房屋装修改造所需物品和材料的个人消费者进行补贴,让城市旧房“焕新”,提升居住小区居住品质,满足更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4年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
写春联、画糖人、捏面人、健康义诊、物业政策咨询、特约维修服务宣传、垃圾分类宣传、金融反诈宣传……1月16日,由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举办“便民乐享 悦启新章”迎新春物业便民服务周活动主会场在长宁区中山公园拉开帷幕。上海传统手艺人、物业服务人员在活动现场各显神通,让身处主会场的市民们沉浸在一场场目不暇接的互动体验中。
拼出“靠前”的结果 干出“为民”的担当——党的二十大以来湖北武汉硚口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综述
点亮“安居梦” 筑就“幸福家”——第二届“好房子·好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