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苗木花圃项目案例

东莞市城管局调研报告:打造高品质城市助推高水平发展

  习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东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城市管理特色鲜明、城市景观出彩出新、城市文明向上向善,精心打造“干净有序之城、千园共享之城、包容友善之城”,逐步提升城市品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近年来,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扫干净、摆整齐、全市域、全天候”目标,对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卫生黑点实施精细化常态化保洁,城市环境不断净化、美化、绿化。通过建设慢行品质示范街区,增设物理隔离设施,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开展“三线”治理、“六乱”整治,城市秩序逐步优化。努力提升燃气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市场“黑气”占比从2021年的21%下降至7.9%,燃气安全亡人事故基本杜绝。新增违建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全社会“违建红线不能逾越”的共识初步形成。

  东莞区域点多面广、工商繁荣。全市有597个村(社区)、249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50多万户市场主体(全省地级市第一),用工规模超540万人,环卫保洁面积近3.12亿平方米,城市管理挑战大、要求高。当前,东莞城市管理仍较为粗放,城市秩序还有待提升,必须要逐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打造“干净有序之城”,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良好城市环境。一是提升环卫管理上的水准。健全环卫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修复、灯饰景观维护等领域的作业标准指引,加强合同履约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收运处理系统,打造垃圾分类“莞香花”特色品牌,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扩面;厚爱一线工人,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好环卫工人节晚会、“绣匠杯”劳动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最美劳动者群体。二是全面优化城市秩序。进一步改善慢行环境,增强出行体验感;规范施工围挡设置,提档升级城市家具,提升城市空间艺术美感、文化韵味;整顿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扭转非机动车停放乱象;简化招牌备案手续,消除城市暗区,有序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引导地摊经济有序发展,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三是筑牢燃气安全底线。对设备设施、入户安检、信用评估等关键环节、重点场所实施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快速推进“瓶改管”,助力天然气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完善智慧燃气可视化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升燃气热力信息化水平;通过跨部门跨市联合打击“黑气”,深挖犯罪链条,推动“两法衔接”,提高打击效能。四是抓好“铁腕治违”。驰而不息严打、严控违法建设,完善源头防控和联合查处机制,采取交叉检查等方式对航拍核查及整改情况、违建多发区域开展“回头看”,将工作责任不落实或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市纪委、监委,坚决守住新增违建零增长底线。

  东莞积极推行公园城市建设,全市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266个,基本实现“一社区一公园”全覆盖,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82%、44.26%和29.62平方米;全市576条有属地村(社区)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美丽风貌带串珠成链,并获评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美丽圩镇建设”专项优秀地市。

  东莞城乡高度融合、优势互补的特征较为显著。改革初期,东莞将土地支配权下放,市镇村组“四个轮子一起转”,“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8个镇全部上榜全国千强镇行列,城镇化率高达92.25%。但由于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品质不高,厂房民居犬牙交错,生活生产混杂互扰,公园绿地分散断点,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要逐步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千园共享之城”,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为高水平发展树立鲜明导向。一是开展公园城市建设。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加强公园城市规划,统筹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健全城市生态网络,完善城园一体、城园共生的公园城市体系;对全市所有公园、绿地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对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公园绿地纳入公园体系管理,探索东莞公园城市发展新路径。二是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创新公园多样化共享模式,有序植入各类活动、培育网红打卡点为公园注入新动能,开展露营节、音乐节、童话情景剧、特色夜市等活动,在全市打造一批精品开放共享样板,以点带面,推动打造“千园共享之城”,让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加强口袋公园建设管理。聚焦适老化、适幼化和特殊群体,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打造便民服务公园,提高覆盖广度和密度,优化公园绿地布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强对口袋公园的日常管理,营造合围榕树头等在地文化经典历史画面,守护市民绿色乡愁。四是培育美丽乡村典范镇。围绕“百千万工程”,全方面推进“七个一”建设,培育典型镇,选树标杆村,塑造“面上显风貌、线上有特色、点上出精品”的美丽乡村风貌带,融入城市形象元素,注入潮流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微旅行生态空间和“家门口的好去处”,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全面推动圩镇人居环境向美蝶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层次地融合、共生共荣,东莞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友善,先后布建了432名城管片长、35支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359座城市服务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施包容审慎的小微执法模式,多点发力提升精细化服务品质,传递城市“温暖大爱”;连续五年获住建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表现突出单位,初步营造了一群人与一座城彼此成就、相互奔赴的美好图景。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文化多元。作为全国最热门的迁入地城市,外来人口达795.22万,占非流动人口的75.98%,位居全国首位。东莞始终秉持“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人性化服务彰显城市温度,展示了“此心安处即吾乡”的城市魅力。但要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一座城温暖每一个人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必须要用人性化服务涵养城市温度,打造“包容友善之城”,为高水平发展凝聚强大力量。一是优化柔性服务方式。把“心向基层、服务基层”以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优质服务”作为行动指南,持续建好“城管片长、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服务方阵,落实落细“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动城市管理由“突击执法”向“常态服务”转变。二是完善小微执法模式。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进一步规范小微执法,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机制,让“容错”机制更加合理,“包容”尺度更为科学;推广“e执法”运用,探索非现场执法方式,严格落实“721”工作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品质。三是提升城市智理能力。快速推进智慧城管(二期)应用,构建城管领域“一网统管”体制机制,深化与智网工程、12345热线等各类跨部门平台的对接和数据资源相互连通,实现源头管控、过程监测、综合治理、事后监管一体化管理。四是推动全民广泛参与。通过智信APP、一键找城管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提供集问题上报、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宣传引导、预警预告为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公众服务体系,出台城市管理市民激励规范体系,提高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以及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