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政府工作报告——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1月10日上午,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委党校隆重开幕,市长陈希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3年工作,并对2024年工作进行安排。
过去的一年,是提振信心、奋力拼搏的一年。三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熨平疫情影响,推动经济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2024年三亚将谋划哪些重点工作?记者第一时间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摘干货划重点,带大家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强化项目谋划,建立项目策划储备库,在库项目1087个,总投资5395亿元。
●20余家国际高端消费品牌首店落地三亚,全年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300亿元,同比增长18.2%。
●举办招商活动105场,新增央企(含子公司)12家、“三类500强”企业45家、持牌金融机构10家。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单跑道全年进出港旅客量2177.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小学校、三亚学院附属小学等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等14所中小学校挖潜扩班,新增学位11465个。
●崖州湾科技城汇聚32家科研机构、5家国家级科研平台、25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全年接待过夜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900亿元,均同比增长一倍左右。
●印发实施全国首例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完成全省首宗经“土地超市”出让的海域使用权。
项目投资趋稳回升。高位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023年8月实现由负转正。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举办三亚国际游艇展、国际酒类展、国际婚纱时尚周、群星演唱会等特色活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英特尔海南公司、紫金国控获批大企业总部。科大讯飞海南自由贸易港科研中心、隆平生物育种双创中心等一批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开工。
扎实开展封关运作工作。稳妥推进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开展试点工作。
制度集成创新释放活力。全省首支S基金落地中央商务区;SPAC上市及并购、境外艺术品保税通关展示、文物临时进境审核等首单业务接续落地;在全国率先开展租赁游艇夜航试点;自贸港首条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在三亚顺利开航;签发全市首张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证书;“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等两项创新成果入选我省第十六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二手车、新车出口业务“零”的突破。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聚焦推改革、强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组建市区两级营商环境建设局,上线“政企约见平台”,建立规范高效的政企沟通工作机制。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260项行政许可事项平稳划转。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快速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实施远程异地评标,逐步推开规范透明、无人干预的评审机制。
旅游消费加快复苏。三亚国际免税城C区、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二期、海旅超体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开业运营。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超级万象城、宽窄巷子海棠故事等文旅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三亚芒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苗北种”“南菜北运”种苗培育工程有序实施。“稻菜轮作”推广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崖州中心渔港获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三亚绿道”一期示范段全线贯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迈进。充分的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与兄弟市县合作,推动“三亚经济圈”融合发展。
申报成功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建设接近完工。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百日大督察到期任务全部完成整改,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按期推进,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问题整改。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八年考核优秀,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开展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海棠区、崖州区完成ECO生产总值(GEP)核算,“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
织密织牢风险防护网。调整设立16个市级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完善风险防控季度调度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整体进入实战化运行。
社会治理水准不断提升。妥善处置一批房地产项目风险隐患,有效解决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平安三亚建设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善。三亚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就业救助稳步加强。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创新发展社区公益基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民生工程。
“一老一小”得到更好保障。各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建成运营,林旺社区、马岭大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三亚护理职业学院、三亚明德双语学校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开工建设,一批国际学校签约合作。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出“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综合查一次”等工作机制,做到行政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部署,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定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城市,积极争创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大力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确保经济提高速度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投资拉动。积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建立健全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五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要板块,做大做实项目库,策划储备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高标准建设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消费街区。大力引进高端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国际连锁店,加快形成高端消费新热点。
以自贸港建设引领“大开放、大改革”,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更多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加大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力度。快速推进“二线口岸”信息化建设和通关流程设计。完善优化提升口岸查验基础设施。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覆盖。
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稳步发展进口和出口业务,加快建设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外贸新动能,丰富外贸新业态。
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全力推动高端购物、境外消费回流,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
加速释放旅游消费活力。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完善高品质设施功能,优化提升旅游要素的国际化配置水平。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支持崖州湾实验室高质量入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夯实创新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拓空间,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让三亚发展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竞争力更可持续。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落实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深化运用推动规上企业高水平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成果,建立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服务提升。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优化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大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和短板,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海城市。
优化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成果,做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G98北抬空间战略规划与产业策划研究、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等专项规划编制。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重大交通枢纽项目,积极推动大茅隧道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实施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主体地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提升乡村发展和治理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投、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清洁乡村。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帮扶精准度和有效性,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增收。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施“三亚绿道”二期示范段项目,继续建设一批街角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着力构建连续完整、布局均衡、蓝绿交织的城市绿地和城乡公园体系,打造“公园城市”。
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地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进出三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精准动态监管,强化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逃税审查。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改善社会预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三亚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实现充分就业。持续推进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亚分园和中国三亚旅游人才市场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和三亚经济圈教育集团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协同发展。
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快速推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大力筹建仁济医院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按规定参保。
面对自贸港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政府系统将提高站位,持续优化“办成事”的机制,打造“办好事”的环境、形成“好办事”的生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以行政效能和攻坚能力的提升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